回首頁 >> 重機專題報導 >> 雨天保命守則

有時候你認真去想. 到底決定一個人要不要繼續從事騎車這項運動的
主要因素可能是他摔車的頻率. 沒有人喜歡摔車. 但一個人若常常
出事的話. 這很有可能是他退出的原因. 所以能夠保持安全的駕駛.
享受騎車的帶來的感受. 絕對是讓人持續下去的重要因素.


若您現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 您肯定知道騎車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
想想看在陽光普照的一天. 約著三五好友一同騎著車到處遨遊.
肯定給你很多珍貴的回憶. 但有時天公不作美. 還是會遇到下雨的時候.
路況絕對不比天氣好時來的好. 這個時候. 你會怎麼做呢?

這個心得是上個周末被邀請參加騎乘一台改裝的 Honda CRF150R
持續五小時的耐久賽時所發現的. 比賽剛開始時. 天空無比晴朗. 豔陽普照.
但就在幾分鐘過後. 天色突然暗了下來. 烏雲密布. 我的面罩開始出現了
水珠. 天空開始下起"心魔雨". 車手們都這麼稱呼這種狀況.
因為這些水珠會開始干擾車手的心理狀態. 即使地面的抓地力還很夠
卻還是憂心重重. 於是我得在不摔車的情況下探測出我的極限.



要找出極限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路面不穩定的抓地力會在車手心中
造成混亂. 這時候前面有台車 lowside 掰掰了. 它讓我大概知道
抓地力大概在哪個階級. 在沒有雨胎的狀態下. 我知道的就是盡量
保持車身挺直.

教練常使用"慢手"這個詞來形容一個車手該有的動作. 車手的手
應該保持緩慢不急不徐且從容 (並且放鬆) 來讓車體或輪胎不會
變得焦躁不穩定. 在乾地時. 當你不遵守"慢手"準則時可能因為
抓地力較充足而掩蓋掉犯錯而造成的失誤. 可是有時候遵守"慢手"
反而可以讓我更集中注意力.




在濕地或是光頭胎配上微濕地時. 魯莽的煞車行為絕對是
讓你摔車的不二法門. 所以我一直不斷溫柔地提醒自己
- 順~順~地~壓~拉~桿~.
當你緩和地煞車時. 輪胎與地面會緊緊地相依住不至於滑動.
但若你突然重煞了一下很有可能造成鎖死. 接著你就躺在地上了.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喜歡使用 ABS 的原因.

這樣的技巧也可以用在油門控制上. 在出彎點狂開油門也是
容易摔車的原因之一. 轉動油門時不應該帶著衝動. 而是用試探的
心理幫助你找出適合的油門控制. 輪胎些微地滑動是可以擬補的.
同時也告知你極限就在這邊了.

在彎中. 不好的行駛狀況中. 順暢且穩定的控制是必要的.
在乾地當你快失去控制時. 也許你可以透過大幅地身體的擺動
將車救回來. 但在溼地就不同了. 當車子失去抓地力的瞬間. 這麼做
你根本沒有機會救回來. 但是. 若你輕輕地抓住把手. 讓車子
很自主地在彎中移動. 也許可以從側滑中救回個幾次.



耐力賽有許多事情與在街上騎車相同. 他追求的不是極速.
而是安全地抵達終點 (回家). 不管你騎什麼車. 在哪裡騎. 或是
什麼時候出發. 我們永遠都要知道自己有多少的抓地力可以使用.
當外面陽光普照時. 推算起來還蠻容易的.
但若情況相反時. 你準備好了嗎?
我很享受與車友們在外面奔馳一起磨膝的日子. 但我也很享受挑戰
如何在不良的狀況下還能保持安全.

總而言之. 鳥天氣不是決定你要不要騎車的因素.
面對它. 從中學習. 多加練習後你也能在雨中享受樂趣!




譯文: SabCat
編排: MotoCity小嫻
來源: motorcycle.com


MotoCity 重型機車論壇_重車檔案 V 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