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重機專題報導 >> 找到自己的騎車節奏



約莫在二十多年前,當時sportrider雜誌的主編大力推廣騎車節奏Pace的觀念,
在當時逐漸受到所有騎乘摩托車愛好者的重視與實行,而至今
這個觀念一點也沒有過時,反而顯得更加重要。
在二十多年前的時空背景之下,車輛的性能不如現今,再加上騎車的觀念
多半有循序漸進的認知,通常都會從小排氣量的車練習熟悉後再慢慢的一路往
大排氣量仿賽跑車或是旅行車前進,所以每個騎士大多都有自己的騎乘節奏。
不過現在的演變,在車輛性能方面則是從小排氣量車款就已非常強悍,
更不要說很多年輕騎士的第一輛重車就是公升級仿賽車,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
找到自己騎車的節奏就顯得是件格外重要而且絕對必要的安全觀念。

就在我寫這篇短文的兩個星期之前,有一位年輕騎士在我們時常試車攝影的路上
失控跌下山谷不幸身亡。事發當日天氣晴朗、路面狀況一流、前方沒有慢車、
後方也沒有快車的壓力、對向車道也是空蕩蕩,所以完全是因為個人的操作錯誤
造成的不幸,探討主因就是因為騎士錯估自己的能力與車輛的實力,
還有誤把街道當作賽道騎,才會發生這樣的憾事。
如果今天的狀況是發生在賽道上,會有緩衝區來給予保護,還有碎石區幫助減速,
騎士如不幸有身體的傷害,現場更會在第一時間有救護車與醫護人員給予立即救治,
運氣好的話頂多就是回到維修區被唸一頓之後就能再馬上騎著備用車繼續上場
不過這是在完美的賽道狀況下才有可能,今天在街道或是一般公路上發生任何狀況
就算自己有穿戴全套的防護裝備,還是有太多太多可以輕易讓人致命的意外發生,
就像這位不幸喪生的騎士一樣,甚至是事發多時之後才被人發現,一切為時已晚。



身為鼓吹騎車活動的我們,才會藉此再次強調Pace/個人配速與騎乘節奏的重要性,
首先第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要趕時間, 永遠用最充裕的時間來安排,然後切記
出入彎道的重要原則就是"Slow-in, Fast-out"入彎要慢,沒狀況再加速出彎。
還有千萬要記住賽道上的騎乘方式與速度路線只適合賽道使用,在公路上
永遠要用最保守的心態與路線來行走,因為賽道上不會有人在彎道中直接迴轉,
也不會有無敵三寶不打方向燈直接停車,更不會有粗心的人不看後面就直接
開左邊車門下車,無論你有多麼神算,你一定都算不到這些,我跟你保證。
另外還要永遠有保持狀況隨時會發生的警戒心,要有隨時急減速的生理心理準備,
更要學習著觀察路上其他用路人的行為透露出的行為可能。

若是群體出遊的話,帶頭的人則更要有配速的責任與義務。
群體騎乘與個人騎乘的方式大異其趣,因為遇到任何狀況需要反應時,第一輛車
所需要的時間最長,隨後尾隨的車輛每一輛所需要的反應時間越來越短,
所以帶頭的人一定要考量所有同行騎士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來應付一個路況,
甚至,就算是在對向無車的大直路上要超越一輛慢車這類狀況,也要考慮
是不是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大家都安全的超越,最不負責也最可惡的帶頭騎士
就是只顧自己的一直騎一直衝,根本不管後面的人,這種行為會讓其他同行的騎士
不自覺陷入Out of pace/步調錯誤的危險。

以下十點是找到自己騎車節奏的重點 :
1. 量力而為的過彎速度
2. 專心看路.看遠一點
3. 熟悉車輛操控性格
4. 善用前後剎車調整速度
5. 切忌瞬間油門到底
6. 除了超車外不跨越中央分隔線
7. 避免在中央分隔線尾隨他車
8. 過彎時不要東張西望
9. 帶頭時要考量群體配速
10.不要傻傻的緊跟著前車
11.騎車時永遠保持防衛心



譯文 : Wei2go
排版 : M.C.S
來源 : Sport Rider Magazine


MotoCity 重型機車論壇_重車檔案 V 2.0 COPYRIGHT